首 页 | 收藏本站 | 返回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企业动态

会计人眼中的秋月

发布日期:2016-09-19

14-1.jpg

(一)李峤的中秋月

唐朝诗人李峤有一首著名的《中秋月》。全诗如下:

圆魄上寒空,皆言四海同。

安知千里外,不有雨兼风。

此诗短小精悍,言简意赅。写的是眼下的月亮:皓月清辉,溢满天宇;表述的是大众的口吻:四海皆同;反诘的是事实与情理:千里之外呢,也许又是雨又是风。短短二十字,将物理、事理、情理三者统一,诗短而意长,特别是最后的反诘,视野开阔,提出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现象,不能主观、片面,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。短诗借月言理,寓理于月。从这点上看,这首诗是一首哲理诗。

理学在宋朝得到了很大的发展,理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:理一分殊。朱熹用“月印万川”来解释理一分殊。天上的月亮只有一个,可是倒映在千万个江河湖海中的月亮各不相同。是不是倒映在万川中的月亮不一样,或者只反映出了月亮的一部分呢?都不是的,万川中的月亮都是一个月亮,只不过因为万川的形状不同,具体的地理环境不同,导致了倒映的月亮不一样罢了。月印万川,和李峤的中秋月有异曲同工之效。

通过赏析李峤的中秋月,也可以联想会计所反映的经济活动与事实。一个相同的经济活动,在不同的企业或许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,是不是企业所执行的会计制度与准则就不一样?天上的月亮只有一个,会计制度与准则肯定也具有唯一性,但企业的所处行业不同,经济活动所发生的具体环境不同,就如万川一样,千差万别,所以体现出的月亮各不相同。一如此处是圆魄上寒空,但千里之外,也许会有雨兼风。

这就需要我们会计人要学会哲理性的思考,处理经济业务不能刻板,不能教条,要根据经济业务情况的改变而改变,要迅速适应经济环境的改变,要有职业敏感性,要从多维度的视角去观察问题,分析问题,处理问题。四海皆同的会计原理是一样的,会计科目是类似的,会计报表是一致的,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要求也是一样的。此处反映的是圆魄上寒空,但在千里之外,也许就是雨和风。这样的现象与例子在会计处理中屡见不鲜。

(二)苏轼的中秋月

宋朝诗人苏轼有一首著名的《中秋月》,原文如下:

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?

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
“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”此诗以疑问开头。明月,中秋不是有了吗?何必再去问青天。对于会计来说,这种明知故问的问题,我们是给他看总账、明细账,还是看凭证抑或原始单据呢?当然都可以,都可以证明其客观、真实,因为已经有了明确其存在与发生的记录。

“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”这要看天上宫阙采用的是何种历法,如是会计,其会计期间采用何处方式方法计算。对不是天上会计的人员来说,很难回答。因为天上和人间的会计制度还没有统一,而且即使是人间,每个国家的会计制度也不尽相同,会计期间也不相同,何况还有天人之别呢。

“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?”前半句有点类似于假设,其实表现得多的是会计估计:高处不胜寒。后半句进行了会计比较,还是人间实在,要生活在现实生活之中,不能生活在天上的虚无之中,不看天上,即使起舞,弄的也只能是清影。

再看下阙。“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”在自问自答,进行会计估计、设想、比较之后,于无眠之中,会计进行了思考:明月呀,你不该在分别的时候圆啊。可这是明月能说了算的吗?她如现金流量一样,有流入也有流出,你不能只要求流入,不允许她流出啊。须知有时候流出就是为了更好更多的流入。

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”这样一想,会计不得不感慨:此事古难全,一如企业有盈有亏,月亮有圆有缺一样,人也有悲欢离合。这是不能强求的。

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”既然如此,那会计只能进行美好的祝愿了,但愿会计能够永远地陪伴经济社会的发展,不管千里万里,还是岁月变迁,沧海桑田,让我们一起在美好的会计家园里共婵娟吧。


重庆普华咨询机构 I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248号盛迪亚大厦27层
品牌设计: